各地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|新闻中心|各地资讯

中国美术馆即将全面回顾杨力舟、王迎春的艺术人生

发布时间: 2013-04-29作者: 阅读:

  中国美术馆4月30日讯 杨力舟和王迎春这对画坛伉俪之间拥有太多的默契,他们携手共度一生,共同谱写传奇的艺术人生,合力创作出载入共和国美术史的经典名作。中国美术馆将于5月3日上演杨力舟、王迎春名为“扶犁回望”的艺术回顾展。展览作为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的重要展览项目之一,将首次亮相二位艺术家半个世纪以来的艺术探索和学术贡献。

 

杨力舟与王迎春

 

  杨力舟和王迎春皆出生于山西,他们接受新中国美术教育,吸纳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和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方法,学习罗马尼亚画家博巴倾向表现性的结构素描技法,打下牢固的造型基本功,一同在西安美术学院度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。黄河、太行是他们永不言倦的创作母题,也为他们提供了不竭的灵感源泉。他们使用“春舟”印章作为二人共同创作的落款,观众可从中画作中探寻到他们对生命真谛的感悟,以及对艺术真诚执著的追求。

 

 《黄河在咆哮三联画之二》 杨力舟、王迎春 1980年

 

  二位艺术家所创作的300余件作品将于中国美术馆的1、2、3、8、9号展厅呈现,展出内容涵分为作品和艺术文献、年表两部分。观众们不仅可在1号圆厅欣赏到杨力舟、王迎春合力创作的主题性代表作品,感受“春舟”印章一路相伴所走过的风雨历程。同时也可根据后圆厅陈列的艺术年表和主题创作相关文献,对画坛伉俪的艺术人生进行全面的了解。

 

《慈母手中线》王迎春 1991年

 

《黄土高坡》杨力舟 1987年

 

  2、8号展厅为王迎春专厅,步入展厅时,我们看到这位女画家的作品散发着旷达、坚韧的气质,很难将如此大气磅礴的画风和她近乎纤弱的体态联系在一起。在这两个展厅内,将展出王迎春表达女性的人文关怀和黄土风情系列作品。3、9号厅为杨力舟专厅,杨力舟从小生长在西部,他的创作一直没有离开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土地。他笔下反映北方农民生活的作品渗透着对那片土地的真挚情感,作品中流露出浓郁的民俗风情让人感到亲切和喜悦。3、9号展厅将展出杨力舟所创作的赛马和陕北牧歌系列作品。

  展览开幕的当天下午,在中国美术馆七层学术报告厅还将举办“扶犁回望——杨力舟·王迎春艺术回顾展”的学术研讨会。届时画坛的多名艺术家、美术评论家将光临现场,共同探讨这对画坛伉俪为新中国美术事业所做出的杰出成就。